时值冬季,汉阴的森林却未因此沉寂。放眼四顾,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特色林业产业生机勃勃、拔节向上;森林观光旅游、特色民宿体验等人来客往、备受青睐;森林碳库生态价值日益凸显……“森林四库”释放出的生态“红利”正逐步显现。
坚持“蓄水于林”,在推进秦巴森林“水库”建设上走前列。汉阴县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增厚“绿色家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汉阴县2024年秦岭水源地涵养生态修复项目、汉阴县2025—2026年汉江流域6万亩绿化修复项目落地,擦亮生态底色。聚焦重点区域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谋划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项目,加强退化天然林修复,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实施困难立地造林工程,逐步提高区域固土保水能力,充分释放森林“水库”的多重效益。
突出“聚财于林”,在推进秦巴森林“钱库”建设上走前列。立足森林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本、价值变产值,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巩固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全县木材蓄积量约为580万立方米,看得见的“绿色银行”正逐步形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拓展森林观光旅游、民宿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壮大林业经济,科学利用木竹资源,加快木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退耕还林惠农资金、生态护林员劳务补贴等惠民政策落地,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聚焦“存粮于林”,在推进秦巴森林“粮库”建设上走前列。充分挖掘森林“粮库”的优势和潜力,围绕做精苗木花果、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做大林下经济,培育城关五一牡丹产业园、涧池五星君科玫瑰园、平梁千亩油茶园等示范园区等;实施低产改造1.5万亩,培育航母型园区、市级园区和省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3个;发展林芋蜂、林下中药材及林菌等复合经济,全县林菌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建成森林药材基地1万亩以上,加快建设更加充盈的秦巴森林“粮库”,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森林食品。
探索“固碳于林”,在推进秦巴森林“碳库”建设上走在前列。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把林地空气变成“真金白银”。以国家储备林为载体,实现全县10万亩人工商品林国家储备林项目包装“能包尽包”;探索“储备林+林下种养”“储备林+产业园”“储备林+森林旅游”等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森林碳库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坚持“科技兴林”,建强队伍,在当好“秦巴生态卫士”上走前列。汉阴把科技贯穿于汉阴“森林四库”建设的全过程,依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让科技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汉阴生态绿军战斗力,为全县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持续绘好乡村振兴美丽汉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