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档案文化 > 学会活动 > 正文内容

树立大文化意识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创新工作思路的做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17 15:48  
 




 

我们紫阳档案史志部门曾在人们心中有所淡忘。在几次县级机构改革中,这个部门也经历了几次合并,直到2003年才恢复为三种职能一套人员构成的单位。编制人数由7人增加到13人,领导班子也得到了调整和充实。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社会发展的观念上认识档案史志事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工作全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新的观念、新的目标,立足于社会服务;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中谋求更好地发展。两年来,我局以大文化视野,创新档案工作思路,坚持以档案工作为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人们认为的清贫部门视为清身自好的港湾,做为修身养性之本,把人们认为的清闲单位做为整合县域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品牌、建成紫阳地情资料中心的平台。

一、以大文化意识强素质塑形象

一个人没有文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缺乏了它的灵魂。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并非是行政体制上由文化部门所管辖的“文化”,它是一个广义的,有别于部门特点的大文化。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经济、哲学乃至政治范畴的东西。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执政所息息相关元素。我们是有品味的文化部门,每一位工作者,都应该成为有一定文化修养、有一定文化品位、有较强专业技能、有一颗热爱这项工作的事业心的人,这是我局全体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达到的共识。

我们正是在这种大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从提升局机关干部素质树立部门形象入手,来创新档案史志工作思路的。(1)创学习型机关,提升干部文化业务素质。凡是新调进来的同志,首先要求懂行规,学业务,习修养,爱职业,消出图清闲、嫌清贫的思想。(2)创文明型单位,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我们坚持从按时上下班、认真当值日、热情对待每位来咨询的同志,着意局机关环境的美化,外出联系办事的举态等小事做起。(3)创高效型业绩,在清贫与平凡中寻求作为和地位。两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团结、务实、高效为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赢得了社会和上级的赞誉。局机关全体干部增强了向心力,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活泼,工作效率明显增强。一改两年前连基本办公费用都难以维持的状态,一举偿还了数万元的欠帐;在参加县委机关开展的各项竞赛中均获得单位和个人一二三等奖项。在响应县委县政府包村抓产业的号召中,连年荣获表彰奖励。2007年三月还被县委授予为规范化党支部。我们靠自身的感悟和努力拼搏,打开了工作局面,提升了文化品位,扩大了对外的影响力。外省市县不少文化人之所以纷纷与我局取得联系,或寄来书稿,或相邀交流,把局领导视为文化名人一般尊重;县委县政府之所以能尽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正是由于我们依托文化,放大文化,把地域文化做为竞争力,做为品牌,做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达成文化与人的结合;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文化与城市的融合,而迸发出创造和智慧,突破与收获;产生出本领和效益。从而在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实践进程中为提高民众素养,造就民众的自律与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突出档案工作主线,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在平凡、重复的档案归类整理、装订工作中,不断提升档案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着力馆藏档案保护与珍贵档案的抢救。紫阳的明清档案从研究价值到保护水平在全省就小有名气。近几年我们对馆藏齐全的1700多卷民国档案和相关史料视如珍宝予以呵护与抢救。落实专人负责,集中人力修整,严格馆藏要求,所有案卷实现了盒装,还对散流的有价值的史料进行收集、整理、施救归档近100卷。

2、着眼全县现行档案的监管与珍贵资料收藏。改过去抓精品、抓典型而忽略全局的做法,变精品示范,典型引路,全面铺开。我们用有限的人力采取分片包抓,深入部门、乡镇亲临指导;抓人员技术培训,逐步加大执法检查、认证力度等措施。一是严格坚持了县级部门的全面年检与等级认证,合格率由两年前的30%上升到90%,达A级以上部门增加到24个;二是以点促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抓乡村示范指导中,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发文,我局对全县25个乡镇首次进行了全面摸底、年检、散失档案的追查和限期整改工作。有力地增强了人们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增进了我局与县乡部门的工作联系。三是指导检查了联合乡土地复垦、城区二期引水、岚紫路改造、粮食企业、缫丝厂建档和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四是对到期档案作了鉴定清理和馆藏档案的编号,并建立了特藏档案和赵昌联等先进典型人物档案专柜。

三、利用馆藏档案优势,建成地情资料中心

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本职,树立新观念,确定新目标,使档案工作跟上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我局档案已近4万余卷之多,较全的珍贵史料和应当予以掌握的丰富地情资料,我们都视为每位档案工作者的荣耀,视为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视为见证县域史实的蓝本。因此,我们以利用资料优势、发挥资料优势、建成资料中心为己任,打破泛泛而管的工作模式,让资料发挥更大作用,彰显部门的特殊功能。

首先,在全局干部的思想认识上实现了以作为求地位的转化。我们坚持在局领导班子成员变动与充实中,在人员陆续补充中,在局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层党建为动力,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求闪光点。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能够查阅到他们所需要的档案为自豪,视提供的史料能撰写出反映紫阳史实为荣耀;视各部门能主动联系我局业务指导为地位。从2007年元月起,我局又抽调7人组成业务工作组在副职领导带领下为国税局“AAA”认证投入到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归案整理与业务指导工作中。让同志们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看到了自己的作为,找到了地位。无所事事,变为了紧张忙碌;枯燥重复,变为了积极严谨。

第二,重视地情资料掌握与收集。我们在珍惜与利用已有资料的同时,十分重视采集与探索新资料的出现。诸如艺文、名人、重大项目、景观、矿产、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等资料都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案卷。随着富硒饮食品系列的不断出现,我局还协助有关部门和探研爱好者成立了紫阳县硒资源开发与研究协会。宣传推介秦巴硒菇多糖国家认证产品。每年接待部门或个人查阅档案达150余人次,查到率达到80%。仅2006年我们接待省市县部门领导和智者识者文者近200人次。良好的部门形象,可取的工作新模式,深受来者的赞同。

第三,唤醒沉睡的资源,服务于史志编研。2004年前,我局因党史课题研究欠帐多而屡受批评。此后,新任领导亲自执笔,悉心指导借用人员专事撰写十余项近80万字的党史专题。在结清欠“帐”的同时,还出色完成了2005年和2006年度课题调研,一举跃入全市前列,受到上级通报表彰。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课题中,局里人员几乎是全力以赴,历时三个多月,深入5个乡镇,走访125名群众,查阅档案1700多卷,以其提前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及数量,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高度认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局充分准备,接待和协助中央电视台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合拍《永恒的旋律》专题片的拍摄工作,为其提供了满意的人文景观镜头和翔实的文字资料。老区风光、茶乡欢歌、农家情怀让他们留恋忘返。我们还撰写了《中共紫阳县委工作纪事》、《紫阳县20世纪纵揽》等多篇党史专题,提供了《今日长征路》画册(紫阳部分)的资料。随着全国二轮修志工作的启动,我局又以着手早,准备快,方案可行的做法得到省市的肯定,并被列入全省试点县之一。

四、搭建县域文化平台,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紫阳是久负盛名的文化大县,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性文化虽有《县志》为证;不少的紫阳籍文化名人、作家虽已驰誉全国,甚至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还有许许多多热爱紫阳文化的智者识者和文者,虽都有散见于各级报刊的文章,但是他们在本县尚处于“群贤无首”,没有自己乐于笔耕的探研园地。

鉴于此,我局将档案工作视野扩展到大文化意识上来,在坚持搞好档案业务工作的同时,把档案视野拓展到文化资源的整合上。从2006年1月起,我局大胆尝试,协助市方志办成功创办了《安康文化》赠阅刊物。该刊物在省内外广泛交流,为宣传推介我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局领导带头撰稿,指导新人或从笔县域文化的探索研究,或讴歌紫阳山水、人文景观、风土习俗。在已出刊的5期中,有关写紫阳文化的县内外作者达20余人,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有16篇文章被精选入《丙戌文存》一书中。有的历史题材文章还刊发在《陕西党史》和《安康日报》上。文章所及的众多文化现象,既为《紫阳县志》续修提供了翔实的大量宝贵资料,又为宣传推介紫阳开启了一道明亮的窗口,为整合一方文化资源,造就一批文化人才搭建了一座激扬文字,探斥方遒的新天地。现《安康文化》已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成为安康的城市名片,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安康市汉水文化研究期刊。这一创刊举措也被列入了2006年度《安康文化大事记》永载史册。

幽巷春色关不住,清歌睿智吐雅风。我们紫阳县档案史志局而今令人刮目相看了。我们将以不懈的作为刷亮神圣的位子,丰富我们的内涵,向着更远更大的目标奋进。我局决心在今后的几年中,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领导与支持,在出色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工作的同时,锐意进取,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创新,继续拓展服务功能,更新与扩建基础设施,丰富馆藏资源,争取建立“文学艺术馆”、“科技成果馆”等特藏馆库,不断探索创新,拓展地域特色,建成县域文化和地情资料中心,让档案局(馆)成为我县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