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14 10:53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政策,推动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二次创业,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和省乡镇企业局《关于启动我省乡镇企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陕乡企发[2005]65号)精神,编制安康市乡镇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6条,省政府27号和市委、市政府[2004]2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药、水、游”发展主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催生小企业,实现了总量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圆满完成了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十五”计划。
(一)圆满完成“十五”发展计划
据统计,2005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73亿元、工业增加值14.50亿元、营业收入120.13亿元、总产值102.96亿元、工业总产值53.7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5.6%、118.40%、97.9%、99.9%和108.8%。“十五”期间年均分别递增15.5%、16.9%、14.6%、14.9%和15.9%。
(二)总体规模不断增强。一是“十五”以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两个决定》,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和2号文件,坚持大发展,加快大提高的方针不动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放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增量扩张。止2005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达8.74万个,拥有职工总数23.3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1.07万个和4.64万人。二是“十五”期间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新上、技改和扩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来客商、外来投资办企业,增强我市发展后劲,使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止2005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拥有资产总计61.2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39.6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0.2亿元和24.40亿元。三是突出重点,狠抓五大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10个县区营业收入均超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8个,列入4个重点县区的汉滨区完成45.26亿元、旬阳县完成24.25亿元、汉阴县完成15.32亿元、石泉县完成8.19亿元,4个县区营业收入占全市收入的77.4%。(2)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乡镇(办事处)27个,比2000年新增12个,其中:汉滨区新城办事处8亿元,汉阴县城关镇7.7亿元。江北办晏台村、关庙镇金星村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3)规模企业94个,比2000年新增64个;其中:一千万元以上47个,五千万以上9个,长兴建司、江华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两个企业首次突破亿元。(4)21个省、市级乡镇企业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拥有各类企业7694个,完成营业收入21.74亿元,上交税金5137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159万元,促进了小城镇发展。(5)外向型企业发展较快,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14亿元,比2000年增长286.9%,其中:过百万企业20个。四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在特色资源开发的推动下,已形成矿产采选、农副产品加工、富硒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五大支柱工业和风光旅游等特色产业群体。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促进了工业发展。
(三)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止2005年底,拥有个体私营企业8.69万个、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营业收入101.77亿元、上缴税金2.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27万个、增长103.2%、93.9%、86.4%和83.7%。个体私营企业发放工资总额11.53亿元,比2000年增长74.6%。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职工收入、财政增收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四)社会效益显著,对国家贡献上升。一是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0.73亿元,占全市GDP的22.3%,如剔除一产和金融、邮电通讯业,可达45%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0%,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实交税金3.1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近40%,有一半县区占50%以上。三是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19.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安排国有、县办大集体下岗职工再就业6579人,为政府分忧、农村稳定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较大贡献。四是实现利润总额10.56亿元,发放职工劳动报酬13.88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8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多。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财政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居民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我市乡镇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经济总量少,规模小,质量差,水平低,人才匮乏,技术装备差,制约了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集中在流通服务行业,高科技含量少,名牌产品少,不少企业还停留在产品初加工水平。三是发展不平衡,项目配套资金严重短缺,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四是投资环境还不尽如意,“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负担加重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五是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十一五”期间应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重点培育“药、水、游”三大产业,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面临一系列现实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
1、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为我市综合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规模不断增大,能源、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优质淡水成为中国21世纪战略性资源。我市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富集区,丰富、清洁的水资源不仅是我市建立综合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更是国家南水北调不可缺少的优质水源。国家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我市乡镇企业加快以汉江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综合水产业和小水电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2、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改善安康基础设施条件,也为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进入战略性机遇期,全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进一步加快铁路、干线公路、大型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建设“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战略部署,包柳、沪汉蓉两条大能力通道(西安--重庆、襄渝铁路)在安康交汇,“十一五”时期,西安-安康、武汉-安康--重庆铁路复线,安康枢纽扩能改造正式建设;阿北高速公路(西安--安康--陕川界段)进入施工高峰,G316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以上累计投资多达400余亿元,这为加快改善我市交通条件,振兴我市建材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和第三产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快捷便利的运输条件。
3、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资源消费的高峰期,资源类产品供需制品日益凸现;随着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成本的攀升、发展空间的压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类开发投资及劳动密集型投资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我市矿产、生物、水电、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初具雏形,交通优势突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为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促使我市经济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分工和竞争。
4、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快速变动的时代,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快速兴起,绿色产品需求增加,为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发展富硒食品等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36条,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2004)2号文件和即将出台的《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开拓了新的用武之地,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将更加开放,国际、国内在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在低起点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抵御市场冲击的压力加大。
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我市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非常薄弱,人才、资金、技术严重匮乏,经济总量小、水平低、效益差,活力不足,竞争力弱。
三是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一些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将受到政策或环境容量的限制,污水、垃圾、烟尘处理设施投入加大,工业发展受到提高成本的压力,我市工业效益和工业增长速度受到影响。
四是缩小与全省、全国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压力加大。全市乡镇企业GDP仅占全市GDP的22.3%,全省乡镇企业平均占21%,我市比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市少近10个百分点。社会发展水平滞后,2005年我市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中下游。随着全国、全省经济的加速,发展差距将继续拉大,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市缩小与全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之间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之,我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围绕“药、水、游”的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招商引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为目标,以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为重点,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建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催生小企业,推进农民工业化创业行动,扩张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走循环经济的路子,推动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面向市场的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坚持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城乡中小企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坚持科技进步为原则。以人才引进、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术改造、职工培训、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和提升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调整和完善企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坚持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目标、计划任务
1、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通过发展,使我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布局更趋合理,结构得到优化,主导产业突出,整体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创新能力、职工素质达到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及非公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50%以上,达到“半壁江山”,在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特色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2、计划任务。“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保持在12%以上,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6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2亿元,“十一五”年均分别递增15.07%和17.15%;完成营业收入215亿元,年均递增12.35%;实现总产值190亿元,年均递增13.04%;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年均递增14.33%;上缴国家税金5.40亿元,年均递增11.10%;实现利润总额18.80亿元,年均递增12.22%;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亿元,年均递增11.90%;支付工资总额23.30亿元,年均递增10.91%;职工总数达到28.50万人,年均递增4.11%。
四、发展思路和区域布局
编制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搞好合理的区域布局,布局合理容易形成产业优势,实施资源共享,能使区域特色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全市自然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布局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两条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带。第一条是沿210国道、316国道、阳安铁路线乡镇企业经济带,跨宁、石、汉、安、旬、白、平7县区,重点包括石泉两区两带,汉阴、汉滨、月河川道和旬、白、平三县,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采选、建材工业、建筑开发和第三产业。第二条是沿汉江流域,襄渝、西康铁路沿线乡镇企业经济带、跨石、紫、岚、安、旬、白六县,主要发展农业种植、养殖业、以柑桔、茶叶、蚕桑、药材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矿产采选业、建材业、旅游开发业、为水电配套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二)城镇工贸区。以安康中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其它9县城关镇和铁路、公路、汉江沿线乡镇(集镇),立足生物、矿产、水能资源开发,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和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企业、乡镇企业小区,促进小城镇发展。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化、制药、建材、矿产为骨干的企业群,建立和完善商贸、餐饮、运输、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
(三)浅山丘陵特色农业种养区。以安康和各县城周边地区为主体,辐射全市浅山丘陵地区,是构建高效绿色农业的最佳产业带:一是围绕城镇蔬菜和肉蛋奶消费,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培植优质瓜果、脱水蔬菜及深加工,建设集约化经营的畜禽、奶蛋、鱼特种养殖。二是发展浅山丘陵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区,建立蚕桑、黄姜、魔芋、烤烟、药材、茶叶、绞股蓝、食用菌、果品为主的特色工业原料基地,加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农业产业特色。
(四)两山生态旅游区。依托秦岭、巴山地区的自然风光,以瀛湖、香溪洞、南宫山、神河源、千家坪林场、秦岭森林公园和各县重点景区、景点为龙头,构建较高档次旅游休闲、避暑胜地,带动周围“农家乐”规范化发展。加大安康旅游文化的挖掘和培植力度,把汉水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风格,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五、发展重点
1、认真贯彻省局“催生小企业,推进农民工业化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建立有利于小企业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坚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为主线,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建立适应小企业产业、发展的机制,大力推进农民开展创业活动,促进新创企业的产生,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富有区域特色、带动作用强的农民创业示范村和示范企业,推进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扩张总量,实现新跨越,形成社会化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营造一个既有公平竞争又有指导帮助的环境,为推进全市工业化和经营绿色安康做出新的贡献。“十一五”期间每年力争催生小企业2000户。
2、围绕“三农”工作,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拓宽了用武之地。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是生产发展。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选准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建立农副产品原料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走“种养加”一条龙,“科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新路子。要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坚持“一乡一两业、一村一两品”,积极发展专业村、专业户,形成特色产品品牌,集中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产业化程度高、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做出较大贡献。
3、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资源和科技创新为依托,加快工业调整步伐,积极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矿产品采选冶、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饮料制造与加工、新型建材和医药化工五大特色支柱工业。一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蚕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丝绸工业,形成以工带农,以农促工的发展格局;围绕魔芋、水果、茶叶、绞股蓝、木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富硒食品饮料工业、做大做强魔芋食品产业;围绕畜牧产业建设,积极发展腊肉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产值达到22.50亿元。二要围绕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和提高黄姜皂素产品的科技含量,到2010年,医药化工产值达到6.50亿元。三要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产品采选冶、加工和矿化工业,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到2010年,产值达到45亿元。四要围绕中小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做大水泥、空心砖和页岩砖生产,节约土地资源。要利用新技术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璜材料;要抓住西康高速公路、襄渝铁路、西康铁路复线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大型石材、沙石料和建筑砌体材料加工业。充分利用板石资源,大力发展瓦板石开采加工,扩大出口创汇,到2010年,建材工业实现产值14.5亿元。五是要依托水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小水电,到2010年力争小水电产值达到5亿元。“十一五”末使五大支柱工业产值达到93.5亿元,带动其它工业发展。
4、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商贸、交通、餐饮、服务、娱乐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下功夫。第二产业在侦察出五大支柱工业为主的工业的同时,抓好建筑业、房地产、装饰业的发展,带动其它工业发展、促进现有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第三产业,要在数量和比重上有较大的增加。旅游业,围绕瀛湖、香溪洞、南宫山、秦岭森林公园等省级旅游景区景点,生产销售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动周边一批“农家乐”的发展。商贸业,在发展一般网点的同时,重点发展各类专业市场、超市。加强包装、保鲜、储运的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开发。餐饮业、以发展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为主,扩大规模,开发品种,改进工艺,创立名牌,形成特色,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服务业,要因地制宜的兴办物资配送、信息咨询、网络服务、技术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交通运输业,就和;应客货运并举,长、短结合,增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运输安全。
5、突出重点,抓大扶强,狠抓五大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实施“82142”工程:一是重点抓好沿汉江经济走廊的汉滨、汉阴、石泉、紫阳、旬阳、岚皋、平利、白河等8个县区,到2010年营业收入均超10亿元以上,其中汉滨区达80亿元,旬阳43亿元,汉阴县27.50亿元,8个县区占全市乡镇企业收入总量的95.44%。汉滨区新城办、汉阴县城关镇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二是围绕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小区发展。重点抓好恒口、关庙、涧池、池河4个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小区和平利陈家坝、旬阳白柳、汉滨区五里、平利老县等17个市级小区建设。每个小区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到“十一五”末,省级示范小区营业收入过5亿元以上,市级小区过2亿元以上。三是全市重点培育120个收入过1千万以上规模骨干企业,“十一五”末,1000--5000万元企业80个,每个企业交税在5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上企业40个,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8个,每个企业交税在100万元以上。四是引导和支持兴办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技术水平较高,关联链条比较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40户规模龙头企业,其中1千万以上25户,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五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板石、魔芋食品出口基地,建成出口产品交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出口企业20户,其中:200万元以上12个,500万元以上5个。
六、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用足用活国务院36条和省、市《实施意见》的政策、规定,“坚持大发展,加快大提高”的方针不动摇,放手、放开、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和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现代服务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和社会负担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企业的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力争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占全市“半壁江山”。
2、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进增量扩张。要牢固树立“项目是全局,全局抓项目”的意识,积极创造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抢抓西安-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襄渝复线、西康复线建设的机遇,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考察、论证和储备一批有前景、有特色、有效益的建设项目,抓好高质量项目库的建设工作,新上、技改、扩建一批项目,每年力争新上投资在1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二是集中精力,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经认真筛选,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十一五”期间,新建和续建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48个,总投资50.22亿元,新增产值或收入71.67亿元。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48.05亿元;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37个,投资25.11亿元;投资过亿元项目25个,总投资21.72亿元。项目分类中,矿产采选类48个,投资17.76亿元,新增收入43.33亿元;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类32个,投资3.17亿元、新增收入11.51亿元;建材工业类8个,投资3.81亿元,新增收入6.01亿元;医药化工类10个,投资2.05亿元,新增收入5.12亿元;小水电开发类34个,投资15.68亿元,新增收入2.56亿元;商业、旅游开发类12个,投资7.22亿元,新增收入2.66亿元。
三是加大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全国、西安和本市举办的各类洽谈会,通过召开项目推介会,网上招商等方式,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大商小商一起招”的思路,全方位开展招商的办法,优势互补,借力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实力。四是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积极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建立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协调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矛盾,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协调服务和能力建设,以破解融资难为重点,促进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3、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集体企业产权进一步明晰,促进产权结构的合理配置。一是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加大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规范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行为。四是加强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省、市乡镇企业信息网和加快县局域网建设,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和信息员、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不断提高对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能力和统计监测水平。
推进企业守诚信、重质量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一是广泛开展质量普法和守诚信质量教育活动,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好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每年推行认证企业2个。二是促进企业加快以环保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工作,推动企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三是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推广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四是强化质量管理,立足品牌的培育,力争培育品牌,制定质量技术标准。五是要扎实推进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加快人才开发和培训工作,加强农民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每年力争完成职工全员培训5000人次,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职工素质。
4、强化安全环保管理,确保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一是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以建筑、建材、矿山、烟花爆竹和黄姜加工企业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和各项法律法规,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工作力度,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对所有新立项的技改和新建项目,都要经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关。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长抓不懈,实现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5、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为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协调服务。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及其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公仆”意识,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推广发展的典型、经验,分析研究探索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主动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十一五”规划顺利实现。要做到三个优化:优化法制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优化服务环境。认真抓好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做好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的治乱减负工作,坚决制止“四乱”,做好咨询、投诉、服务、投资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加强和完善乡镇企业减负工作监督体系,开展治乱减负检查,建立治乱减负长效机制。三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中介服务。以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宗旨,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社团组织,发挥协会在产业建设中的引导、自律、纽带作用,发展横向联合,支持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要采取挖掘内部潜力与争取外部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继续打造好信用担保、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创业服务、咨询服务、工作联系等六个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市、县(区)局、乡镇企业办要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基层,为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搞好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做到“服务非公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五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市委市政府(2004)2号文件规定,在非公有制经济和管部门设立党委,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工会组织和团的组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6、强化考核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考核措施,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包抓乡镇企业制度,把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列入市、县(区)、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定期检查,开展考评、综合通报。二是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按照规划办事,广泛宣传和切实将规划内容付诸实施,明确“十一五”各年度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强化服务,以干克难,确保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安康市乡镇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表
单位:亿元、万人、户
主要指标 2005年 “十一五”规划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五年年均递增%
增加值 30.73 35.00 41.00 47.00 54.00 62.00 15.07
工业增加值 14.50 17.00 20.50 24.00 28.00 32.00 17.15
营业收入 120.13 135.00 152.00 170.00 191.00 215.00 12.35
总产值 102.96 116.00 130.00 147.00 167.00 190.00 13.04
工业总产值 53.75 61.00 70.00 80.00 91.00 105.00 14.33
实交税金 3.19 3.50 3.85 4.25 4.80 5.40 11.10
利润总额 10.56 12.00 13.50 15.00 16.80 18.80 12.22
工资总额 13.88 15.40 17.00 19.00 21.00 23.30 10.91
出口交货值 1.14 1.28 1.45 1.60 1.80 2.00 11.90
从业人数 23.30 24.30 25.30 26.30 27.40 28.50 4.11
实际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 8.66 7.00 8.00 9.00 10.00 11.50 5.84
每年新增
个私户 3184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