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26 09:16 |
11月20日,在经过了一些乡村的试点后,浙江研发的民情档案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系统全部建成后,只要获得了登录权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全省建立民情档案的各个地方的社情民意即可展现在眼前。
该系统的建立起源于浙江省档案局机关党委书记沈伟光、副调研员李京对磐安县高二乡民情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的一次实地调查。近年来,浙江省内一些县市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详细记录,形成了民情档案。10月下旬,沈伟光与李京对高二乡民情档案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写出了《为民服务的抓手──浙江磐安县高二乡建立民情档案制度调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他们针对纸质民情档案的局限性,提出了建立电子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浙江省档案局王立忠局长的大力支持。11月1日,王立忠局长指示沈伟光、李京等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议和措施。
根据王立忠局长的指示,沈伟光等再进高二乡,根据当地民情档案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框架,并与有关同志共同奋战20多天,开发研制了“民情档案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乡镇以上政府为基本建设单元,域内所有人员的民情信息全部上网,并对民情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补充,归纳、梳理,上报和反馈。在乡、县、地(市)和省系统建成并实现互联互通后,将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多用途的民情信息资源快速反应网络。
为确保民情档案信息的安全,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实施分类、分级、分网配置管理。将民情档案信息分为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内部掌握等类别,设定秘密、内部、共享等管理级别,根据管理级别设置不同的利用权限。最后视信息类别、管理级别和利用权限,将民情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在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上,以确保民情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全省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民情信息资源库全面建成后,只要得到授权,并进入了该系统,鼠标轻轻一点,反映农村户数、人口数、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干部队伍状况等基本情况的村情档案,反映村民个人基本信息、农户家庭生产生活信息、参加社保医保的户情档案,反映村情民情变化、服务民生工作落实情况等动态档案,反映驻村联户干部下村日期、走访农户情况、处理矛盾纠纷的工作档案,反映执行计划生育情况的计生档案,就会展现在眼前。
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建成使党政部门获取民情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主动,机关获取民情由“自下往上”转变为“自上向下”。以往机关获取社情民意往住是通过市长热线电话、群众信访上访等渠道被动获得,很难及时听到群众的声音。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建成后,机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向下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冷暖。二是实时,机关采集民情由“垂直式”转变为“扁平式”。以往机关了解社情民意,通常是逐个部门逐级了解,时效性、准确性相对较差。建立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后,驻村联户干部可以实时将户情变动情况输入电脑,使机关在第一时间对域内社情民意实现同步掌握、全域掌握、动态掌握。三是随地,机关体察民情由“会议桌”转到“互联网”。以往机关获取民情往往依靠会议、文件和统计报表。建立了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后,在任何地方,只要干部身边有电脑、能上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了解社情民意。四是全面,机关掌握民情由“点对点”转变成“点对面”。过去机关干部了解民情民意,通常是“点对点”地进行,走一户算一户。建立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后,坐在一台计算机前,就可掌握各个地方的社情民意,实现了“点对面”。
截至20日,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一些县乡的数万条民情档案信息已上网试运行。目前,网络推广工作正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