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档案文化 > 学会活动 > 正文内容

白河县方志党史人物:李群欣与“三苦”精神(2)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16 17:34  
 

四、会战肥水桥

197510月,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并提出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普及大寨县的大农业目标。在大兴农田基建,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之路,落实农业8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机械装备农业,都是会议提出的方针政策。在省、地、县逐级贯彻会议精神的进程中,在忧心如焚倍感改变白河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思索探索中,修路办厂等摆上了白河县委、县革委和李群欣筹划县五五计划的议事日程中。

197511月的一次县委常委会上,讨论县直机关组帮助县委整风的意见,其中一条意见是李群欣抓农业多,抓全盘工作少。虚心接受并力求在工作中改进的李群欣在思考:大力倡导兴修石坎水平梯田,稳固农业基础,解决全县人民吃饭问题,已初获成功,要坚持、要继续!战胜19758月特大暴雨洪灾,检验了县委、县革委这个核心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力,验证了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大干、苦干和实干的冲天干劲及在面对灾难、困难时的那份自信和乐观。但是,作为一个1450平方公里,财政收入78.9万元(1975年)的山区小县,虽几年修地使31万亩耕地质量有所改善,可毛毛路,五寸宽,担上担子换不过肩,住在万宝山,手拿碗讨不到饭的落后交通状况,与几无工业的现实,让这位新班长心情又趋向沉重。造成白河贫穷面貌的主客观因素太多,于千头万绪中进一步理清完善发展思路为首要。

19761月,李群欣在白河县委、县革委召开的全县农业学大寨群英会报告中,明确了实施五五计划,苦战五年,把白河建成大寨县的奋斗目标。一条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五年建成大寨县的具体思路呈现在18万白河人民面前。这就是:农业基础,工业主导,在坚持继续兴修石坎水平梯地和推进科学种田为主线的同时,以大力兴修区、社公路和大打矿山之战兴办地方工业为两大抓手,在以工促农中推进白河山区社会主义建设,改变落后面貌。 

19763月,白河县委、县革委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同时发出并发起大打矿山之战社社通公路的号召和战役。肥水桥则是这两大战役中的重点和焦点,成为李群欣在县委常委会上多次强调要抓的大事即磷肥厂,即水泥厂,即白河桥。而在肥水桥这些筹办项目中,白河桥又是一个焦点,从立项到筹办都充满了艰辛。

白河县因境内汉江最大支流白石河而得名。白河人习惯称汉江为大河,白石河为小河。白石河在流经县城时汇入汉江,县城东南临汉江又隔白石河与县城主要部分相望的一小片地方叫小河口,老(河口)白(河)、汉(中)白(河)公路在这里相接。小河口与县城河街(临汉江)曾皆是白河的主要码头,见证过汉江是黄金水道时白河码头的繁华。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在白石河上架座桥,使小河口、老白汉白公路与县城相连,逐渐成为白河几任县委、县政府和群众的愿望。

基于上述原因,同时从环县路总体建设考虑,也需要架桥改善县城向县内和周边地区的公路辐射能力,李群欣想建桥。等、靠、要是建不起桥的。可是,要在一个财力不足百万的山区穷县,且未列入省地拨款的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技术问题无从解决的情况下,架一座预算总额724349.57元的、净垮70米吊装双曲拱桥谈何容易!

面对重重困难阻力,在深思熟虑后,敢于任事决断的李群欣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拍板决定主要凭白河的力量自力更生修建白河桥,“求外援而不依靠外援。在他果断决断的背后,有着他深思熟虑后科学筹办的支撑。

为解决项目资金技术等问题,李群欣的三三制三分之一时间在机关外理事务,三分之一时间蹲点实践,三分之一时间跑基层搞面上调研指导”变成 三分之一时间跑项目、资金、技术,三分之一时间在机关主持处理事务,三分之一时间跑基层调研指导或蹲点”。在工作中,他不仅充分利用自己在省直部门工作过的人脉关系和到地赴省汇报工作开会的工作关系,为白河争取项目资金技术,而且重视挖掘县内在外人员的乡情关系,到省内和外省验矿石、求图纸、索支持。

有次派人到省要补助钱、粮未果,他就亲自打电话、写电报,并以白河离省万重山,到省办事难上难“的话语讨要;施工需要汽车,他采取用400立方米木柴与十堰二汽交换汽车;白河桥架拱时无重型机械,他就向驻白铁道兵部队求援,采取无支架悬索吊装的办法架成;工地缺钢钎、炸药,他派人到白河籍在外工作人员处,从兰州军区后勤部要来一车匹炸药、从西宁钢厂弄回钢钎,并从黄正甫等人处征求发展建议......

一次,李群欣到地区开会并汇报工作。到地委书记刘平西办公室后,刘书记边起身迎他边说:你来了我们能不客气?上级领导的爱敬之情溢于言表。为解决白河桥的设计技术问题,李群欣大胆起用派分子姚坤道任总设计师,并用人不疑,尊重爱护他们,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智慧。

江苏苏州人姚坤道,19岁考入西安建筑学院学习,1958年因言语不慎被划右派分子留校察看。1961年下放分配到白河县搬运队工作,发生活费28.50元。初始,工人们对身体瘦弱书生气浓重又是右派分子的姚坤道爱讲道理的毛病,总是抱以蔑视和嘲讽。直到一次他用柴油机和铁板改装装卸车辆成功起,就开始深受工人们的爱戴,他的名声也开始在小县城广为流传。此时,正苦于白河桥设计图纸要么太贵、要么无项目不予设计的李群欣,一查档案就看中了姚坤道这个宝贝,并以完成设计大桥任务摘派帽子为允诺。

当姚坤道因一个公式换算屡次失败时,就向李群欣提出了回母校西安建筑学院求助老师的想法。这是一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政治气候居主导地位的时期,放一个下放工作改造的右派分子”走,他会借机逃跑吗?在诸多好心的、政治感敏锐的人的否决议论声中,用人不疑的李群欣独自担起了这个政治风险,给予姚坤道充分信任并给足钱、粮票让他回西安。姚坤道没有辜负李群欣的信任和期望,最后以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的精确设计图纸出色完成了白河桥设计任务。

1978118日,经白河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陕白组字(77060号文件摘掉了姚坤道的“右派分子”帽子。他也调入县交通局工作,工资为机关技术员14级(44.50元)。姚坤道得以在适合的岗位继续为白河的地方公路建设展其才华和所学。

李群欣不仅让知识分子在修桥筑路中尽展才华,也让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在建厂和科学种田中发挥所长。县水泥厂的配方是县一中化学老师连运祖等搞出来的;深沟高垄,红薯移载、良种育苗和问作套种等科学种田新技术是他带着农林技术人员蹲点推广的;县医院一医生在外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他就带着该医生边治自己的病,边跑项目、争资金、引技术。

   

 

白河县档案史志局:蔡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