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25 09:20 |
1991年10月16-23日,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经验交流会在陕西省白河县召开。由此,白河县十几年不断线修田造地艰辛创业的壮举,与“石坎坎,金碗碗”的经验走向全国。这既是白河乃至安康罕有的大事件,是白河1476年置县以来鲜有的荣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一个贫困山区县举行的全国性的扶贫开发会。通过走访和查阅档案史料,拾遗会议三则逸事。
国务院发来的两封信
会议前,有两封国务院发来的信。一封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1991年10月8日发给会议的贺信。总理《再接再厉,搞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的贺信,包括李鹏签名共计515字,是以电报方式发到白河的。贺信既表达了国务院及总理对贫困山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视和关切,对会议的祝贺和期望;也为会议确定了交流总结贫困山区人民在改造山河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讨论研究推广这些经验的政策、措施的指导思想。贺信在10月16日的开幕式上,由会议主持,时任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首先宣读。
另一封是国务院1991年4月3日寄到白河县政府的挂号信。为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就时任白河县政府县长王军寄给他介绍白河农田基建经验的去信,而亲笔写的回信。回信纸张为2页32K的暗格国务院便笺,字较大,有100多字。回信主要写到:“你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事迹,我在济南开会时已经听到介绍,与会同志都认为很好。‘八五’期间,在一些贫困山区主要要搞农田基本建设,因此你们的经验有普遍意义。”及“我可能今年夏天去陕南,届时将去白河看一看。”
回信明确说了获知白河经验的时间和渠道,肯定了白河经验有普遍意义。并表达了陈俊生1991年夏可能深入陕南秦巴山区,这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考察调研的意向。此时,白河的经验已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并引起重视,可能有在陕南秦巴山区召开全国性扶贫开发会的意向。而非民间传闻的,去信和回信对会议确定在白河县召开起了关键作用。
查考梳理档案史料记录的历史线索,你会得出确定在白河县召开全国性扶贫开发会,首先是白河的经验与国家扶贫开发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八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相契合;其次在于省、地及相关领导和省扶贫顾问的老同志们等社会各界,深入地挖掘、总结和推介的结果。
把白河经验向全国辐射
“把白河经验向全国辐射!”是
自1970年代初修田造地始,白河人民在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沿着这条路十几年不断线,硬是凭借实干、苦干的艰辛创业,基本稳定解决了全县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并因地制宜、绿化造林,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石坎经济”等贫困高寒山区农村综合开发之路。
而从 1991年“八五”的起始年起,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转入高寒山区、深山区、后山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区。基本目标是实现“两个稳定”,即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稳定解决贫因地区多数农户的温饱问题;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树立秦巴高寒山区国家级贫困县白河这个典型,并推广白河“石坎坎,金碗碗”的经验,正与“八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和目标相契合。
白河经验首先引起了省、地及相关领导的重视,并得到省、地深入地挖掘、总结和推介。
刘枢机回西安后,把在白河实地考察的情况向时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双锡作了汇报。6月底,安康行署专员杨吉荣又派专人到白河,总结“石坎坎,金碗碗”的经验。7月16日,受陕西省政府和省政府相关领导委托和指示,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办“赴白河县农田基本建设调查组”一行3人到白河。实地调查后总结撰写出《贫困山区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白河县坚持18年修建石坎水平梯地的经验调查》的典型材料。9月上旬,陕西省长防建设工作会在白河县举行,副省长王双锡出席并讲话。1991年9月24日,陕南第三次水土保持工作会又在当代“愚公县”白河召开。副省长王双锡号召全省山区地、县要学习推广白河“把荒山变粮仓,八分山地奔小康”的经验。11月,安康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学习推广白河经验,努力实现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决定》,并在白河县召开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尔后,白河被树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之一,省政府办公厅(1990)250号文号召全省学习白河。由此白河经验走向全省。
而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书记、陕西省政府扶贫开发顾问杨克等陕西籍或曾在陕战斗、工作过的老同志们和各级新闻媒体,更是为总结、推介白河经验牵线搭桥、不遗余力。
1991年8月,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基本农田建设课题调研组余存龙、王虎成等到白河县,实地调研后撰写出《砌石坎坎,端金碗碗——陕西省白河县的石坎水平梯地建设》的调研报告。该文1991年10月选入全国贫困山区干部培训教材——《基本农田建设案例选编》的首篇案例。9月上旬,时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由商洛镇安考察修地造田情况后,又来到白河县考察。他先后到前坡、川河、大双、西营、茅坪、纸坊等区乡的村实地调研修田造地情况。胜利村高远璋可评劳模的苦干精神、兴隆、鱼儿村坎边桑的综合开发模式、反沟的经济林特园......越看兴致越高的杨钟,走时留下了“白河有实际东西!”等话。
国务委员的讲话稿
在
讲话稿是陈俊生在会议召开前3天到白河县,实地考察调研后又进一步修改完善才定稿。正式定稿的讲稿在16日凌晨2时左右才排版打印出来,8时30分分发给会议代表。
22时左右,负责材料的大会副秘书长,着急得找到会务组负责打印讲话稿的该同志。有些愠怒地问:“讲话稿为什么还没搞好?”该同志答到:“一小时前,齐秘书找我说,打印稿又经陈俊生国务委员看过,稍有修改已定稿。并问县城有没有印刷厂?听说有后,就让我联系厂长,领他去连夜排版打印。”弄清楚讲话稿的情况后,副秘书长放低声音又说道:“好,你现在就领我去县印刷厂!”
当他们疾步赶到县印刷厂外时,看到印刷厂灯火通明。一问工人,才得知齐景发等在车间。走进车间就看到工人们在加夜班,而齐景发这个曾从事过10多年新闻业的局厅级机要秘书,正和一个同志忙着校对并指导排版。
这份讲话稿虽然只有20页12000多字,却是“八五”期间国家对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性讲话稿。体现出国务委员陈俊生和秘书齐景发等,求真务实、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严谨细致的精神和作风。
(撰写本文查阅了白河县档案馆,1991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经验交流会档案7卷、1990-1991年《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相关报刊资料。并采访了相关亲历知情人士,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刊载的杨克《离休后参与扶贫活动二三事》文等史料。)
白河县档案史志局:蔡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