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安康市档案局 > 工作动态 > 正文内容

汉滨区全面完成革命遗址普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9-17 16:16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集中调查,汉滨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

这次普查是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遗址普查的有关精神进行的,旨在通过普查,摸清全国革命遗址的底子,从而为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建立红色旅游、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省、市党史研究部门也分别下发了《革命遗址普查实施方案》,对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汉滨区于35日印发了《全区革命遗址普查和革命文物征集实施方案》,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429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太芳主持召开全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视频会议,对普查工作方法措施、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和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全力开展普查工作。

汉滨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革命史料。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共安康县委组织人力进行过一次普查,初步确定境内有解放安康战斗主战场--牛蹄岭、太平军福王陈德才攻克安康城遗址--东城门口暴(鲍)家巷、太平军战士刘化牺牲后人们为其在土西门外修建的刘化真人庙、秦陇复汉军在安康活动扎住的营房、红军游击区域马家坪等多处文物遗址。1976年,陕西省文管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安康县的茨沟、东镇、景家等地进行革命文物普查,发现十余条红军标语,并对当年红军在二郎泉、枧沟等地活动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1982年以后,安康县委组织党史研究人员对安康起义、红三军过境、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抗日第一军等在安康的活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中原突围部队在安康的斗争史等进行了多年调查、走访、研究,征集到大量珍贵史料,编辑完成了《安康起义》、《红军在安康及安康苏区》、《陕南抗日第一军》等一批专题资料,这些资料为此次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次普查初步查明全区现有革命遗址和纪念场所共38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9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21处;历史人物旧居2处;烈士墓1处;纪念设施 5处。从形成时间上看,有19处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10处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有1处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另有建国后修建的烈士陵墓、历史人物旧居和纪念设施。

    这些革命遗址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北部山区的茨沟镇、东镇乡、荆河乡、中原镇等7个乡镇就有16处,多为红军、陕南抗日第一军活动和战斗遗址;恒口镇、五里镇和城关及周边地区15处,多为早期中共安康地下党活动旧址。

从这次普查掌握的资料看,汉滨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状况还很不理想。仅有安康烈士陵园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有迎风乡所辖的牛蹄岭战斗遗址和纪念碑、中原镇所辖的枧沟苏维埃政权纪念馆、荆河乡所辖的陕南抗日第一军成立旧址及纪念馆、东镇乡所辖杜超烈士墓、区档案馆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心展厅等五处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解放安康牛蹄岭战斗遗址,与香溪洞景区、农家乐经济圈融为一体,成为安康红色旅游的一大景点。其余遗址有待于进一步保护、利用。

汉滨区档案史志局     罗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