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档案文化 > 学会活动 > 正文内容

大力挖掘档案文化资源,为文旅兴县提供新的看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8 00:25  
 

档案史志部门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不但要承担向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社会公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能,还要承担促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档案作为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具有特殊性的文化资源。随着国家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大量资本的不断涌入,文化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由于档案文化产品以其特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得消费者对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也逐渐步入正轨。因此,促进社会公众对档案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不仅能够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还可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文旅兴县战略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提高紫阳县的整体文化软实力,为县域文化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文化的厚重感,事实证明,紫阳县宝贵的档案珍贵资源是文旅兴县的宝贵资源库,可以为打造文化品牌,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开发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产品,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文旅兴县这个大课题在档案资源利用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并且做好了会有精彩华章展现。

 

 

挖掘整理档案资源,探索县域文化新支点

 

     省市档案系统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紫阳县宝贵档案资源的重要性,每年都为紫阳县申报珍贵档案抢救项目,安排一定的专项项目资金进行有目的性的抢救,但是限于技术水准、人力短缺等各种因素,进度不甚理想,还有部分珍贵档案急需抢救。令我们扼腕叹息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紫阳县的馆藏条件的限制,一大批的有关紫阳县正堂的明清档案由于缺乏保管条件与技术水准,只好移交由陕西省档案馆保管,这批珍贵的档案也成为陕西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成为陕西省珍贵档案巡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资料显示,紫阳县正堂隶属于兴安府,执掌治理、决讼、 端辟、劝农、赈贫、讨债、除奸、兴养、立教等行政事务,馆藏档案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县治档案。包括:1912年秦陇复汉军财政部征钱粮的札,1911年紫阳县正堂为颁发印信、征收赋税的告示,1911年兴安府关于宗教自由的札,1912年兴安府正堂关于发行秦丰银行银票及军用钞票的札,清末领取禁烟罚款的具领状,清光绪三十四年紫阳县已戒烟人员名单,清光绪三十四年紫阳县关于办理禁烟报表的公文,清光绪十二年匡福兴状告舒祖培的案,清光绪三年、九年紫阳县征收贡茶的信票等大量珍贵档案。

这些珍贵档案紫阳县档案馆要想索回已无可能,唯一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则是联络陕西省档案馆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复制,将复制品保存于紫阳县档案馆,还可以把这些复制品在公共场所进行展出,让社会公众通过档案资料了解我们的县域历史,接受悠久历史的档案资源的文化熏陶。可以将这些珍贵档案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编辑一本专门介绍这些档案的文化书籍,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扩大社会对档案资料了解的认知度和受众面。还可以将这些复制品有选择性的在文笔山公园、北五省会馆、富硒茶观光茶园、任河漂流、擂鼓台等旅游景点进行展示,借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也能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这些举措如果能得到逐步落实,相信会给紫阳的文化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视觉感官,也会增加新的文化旅游买点。

 

寻找地域独特信息,策划旅游线路新看点

 

   近来有人在紫阳县发现古代茶马古道的遗存的档案图片资料,有专家说是明代的。有从事这方面的学者结合发现的几件文物及相关档案史料对紫阳茶马古道作了初步研究,认为这条古道可能是东汉时期通往西北、西南的一条“丝绸之路”。

主要佐证资料有《何君阁道碑》原石,《何君阁道碑》原石的发现,对研究安康紫阳茶马古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链接西南茶马古道和安康茶马古道中的一个环节,这个失却的环节现在找到了。史载,安康的茶马古道,是从紫阳的任河与渚河交汇处的瓦房店古镇起,一路经西乡、汉中到河西走廊,和以咸阳为出发点的丝绸之路相接;一路是从任河进入四川到成都,再通过雅安地区的荥经境内的尊楗阁茶马古道,就和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相连接,通向西藏、印度、缅甸等地。

陕南和四川交界处,是山高林密的大巴山脉,万山峻险。古代交通极为艰难,大多靠人背、肩挑和马驮。马驮是先进的,大宗货物用马来驮,形成马队,故叫马帮。马帮主要是把陕南和四川的茶叶运出去,同时陕南的特产生漆、纸张、绿松石等也和茶叶一块运出,换回食盐、马匹等生活、生产物资。因为主要货物是茶叶,又主要是用马来驮,后人故称这条山路为茶马古道。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紫阳县宦姑滩发现了一处唐代窖藏,出土了大批“开元通宝”铜钱,藏钱的器具竟是烹茶用的青瓷注。这些出土实物,也有力地证明了种茶、饮茶等茶事活动在安康民间的普及。

据相关档案资料显示,陕南的茶马古道在1000多年前便融入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而陕西紫阳就是这条茶马古道上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产于紫阳的“紫阳毛尖”茶便是这条通道上久负盛名的品牌。现在链接西南茶马古道的环节之一 ——紫阳茶马古道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康境内的茶马古道及其对陕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紫阳茶马古道同样是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呼吁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进行考古发掘,设计一个以茶马古道为主要茶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线路沿途可以展示运输工具、茶叶制作流程、有关茶马互市的人文故事、茶马贸易场景展现等等,如能逐步打造成功相信会吸引更多游客来紫阳探究茶马古道那好奇眼球。

            

发现独有档案内涵,包装旅游产品新卖点

 

开发符合大众需求的档案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应是从公众需要出发,以充分满足不同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档案文化产品时的目的和出发点也不同。有的在旅游中购买当地的文化产品,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文化,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有的买家谱档案是为了寻根问祖,寻找归属感;有的购买档案报刊或图书是为了学术研究,或者个人兴趣。利用档案文化产品的不同目的要求,档案馆提供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来满足不同游客消费需求是档案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服务大众和游客的必然趋势。

茶文化专家丁文撰文说,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继清朝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八日,陕西省紫阳知县唐青甫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之后,最近又发现光绪九年正月二十九日的“信票”。这就进一步凿实了紫阳茶作为清代贡茶的历史事实,而且让史家从中了解到了清代纳贡的操作程序。

    这张信票与光绪三年发现的贡茶信票大同小异,系清代衙门专用公函,用上等的构皮纸印制,有浅蓝色边框,有紫阳县衙大印。系手写石印,许多字并非繁体,而是随俗从简。进贡的有春分茶和白茶两种。春分在阳历323日左右,比采清明茶提早半个月,此时的紫阳茶当是头等毛尖茶。进贡的还有白茶,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这是清代紫阳出产白茶一事的首次记载,紫阳是历时两三千年的老茶区,掌握白茶制作技术不是难事。文件有主管官员的朱批,朱批有经办差人名字和采办贡茶文件下发的具体时间。朝廷收贡加盖的公务章内容颇为详细,云:“此票限二月内日销,知逾二月日作为废纸,倘有疲役数持废票在乡滋扰,准吾民来案指名喊票,立即从重责罚。”这几句公文语是“信”的生动体现,规定了销票期限和防止扰民的告诫。

    这张百余年前的信票告诉我们:紫阳在清光绪年间承担有贡茶任务。紫阳贡茶历史悠久,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由西周开国初到中唐再到晚清,皆有纳贡任务。数量不多,只以品质取胜。据“信票”记载,光绪三年贡茶涉及紫阳权河、盘厢河、麻柳坝、毛坝关几个小地方,都在紫阳任河流域。任河流域是古老的茶区,传说唐代金州贡茶基地也在这里,就是到了建国后,任河流域也是紫阳名茶的主要产地。光绪九年增加了汝河、洞河。这就是说,紫阳贡茶产区差不多覆盖了紫阳3/4的地区。清代紫阳县贡“紫阳茶”,大体范围在今紫阳县任河、洞河、汝河流域。特别是紫阳县任河流域是时间最早、延续历史最悠久的贡茶基地,全国无出其右者。

那么县政府茶叶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新发现的档案资料贡茶信票,大力挖掘紫阳茶的文化内涵,在贡茶文化上面做文章,抓住紫阳茶的历史价值,大打贡茶牌,提升品质。试想,古代宫廷享用的贡品茶,普通游客那种猎奇的心态会不争相购买么?所以,如果在茶叶包装上设计出涉及贡茶的元素,相信紫阳茶的价值会更高,会给紫阳茶农以及经营者带来更加直观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档案文化潜在价值,这也是我们可以对档案资源大加利用开发旅游产品最为直接的案例,诸如其他,比如可以利用为游客复制家谱、在任河流域制作任河漂子、在擂鼓台制作道教用品等旅游产品开发行为,此不赘述。

总之,利用紫阳县具有悠久历史价值的档案文献资料提升文化实力、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旅游线路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职责,充分挖掘档案文化资源,为文化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为文旅兴县插上腾飞的翅膀,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文旅兴县绝不是空中楼阁,目标一定能够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