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29 15:45 |
为了切实加强镇村档案管理工作,市档案局组织各县区档案史志局主要负责人赴湖北省十堰市学习调研了美丽乡村档案建设工作。这次考察参观活动,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湖北省十堰市与安康相邻,其大部分县区与我市一样同为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地域相连,人文相通,他们是如何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带着这个疑问,5月14日早8时,考察组从安康出发直奔十堰市竹溪县,先后考察了龙坝镇廖家岭村实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情况、参观了水坪镇船形寨村农民龚太林家建立的民俗档案馆、亚洲第一个以生漆为主题的龙王垭生漆博物馆。中午抵达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档案馆,观看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发源地发展历程档案展览,并前往总兵安村查看精准扶贫建档情况,最后抵达竹山县档案馆,实地考察综合档案馆建设、档案安全和信息化工作。15日早,考察组从竹山出发赶赴郧阳区,参观柳陂镇档案馆,听取了区镇两级关于镇村档案馆建设和档案规范化管理情况介绍。随后,前往茶店镇樱桃沟村档案室了解村级档案管理情况,并参观了郧阳区当代名人罗开富个人足迹档案馆,下午考察组返回安康。本次考察活动得到了当地档案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洋溢的接待。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共参观考察了3个县区6个镇7个村的档案工作,虽然行程相当紧凑,没有充足时间与对方沟通交流,但从对方的情况介绍和考察组成员有的放矢的询问中,让我真切感受到十堰三县区在实施档案事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县镇村三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创建特色档案馆上取得的成就,的确让人刮目相看。他们独到的做法让人颇受教益,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引发了我对本县档案工作的深入思考。
二、考察发现的典型经验
平利与竹溪相邻,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时常去对方走走看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亲眼目睹了他们档案事业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通过这次深入考察,让我透过种种表象,找到了他们飞速发展的秘诀。
1.认识到位,措施给力。几年前,十堰各县区的档案事业与我们的现状一样,基础设施落后,事业发展缺乏人财物保障,档案事业往往被各级党委政府所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落实“四个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湖北省各级领导逐步认识到,档案是记载历史变迁的载体,是传承地域文明的手段,是实施规范管理的基础,更是维护和保障社会各阶层权益的重要凭证。做好档案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地方文化,促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把档案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真正转化成了实际行动。从此,档案工作进入了市县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纳入了市县镇各级年度综合考评,有些地方甚至把在档案部门任职的历履作为晋职晋级的条件。十堰市三个县区最为突出的做法是把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综治维稳、档案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五大项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纳入年度考核,每项工作经考核合格后,均可按单位在编人数,人均奖励一个月的全额工资。同时,他们的档案工作考核不仅是考核一级预算单位,还涉及二级预算单位,只有全系统达标才算合格。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各级对档案工作的看法和态度,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做好档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2.队伍健全,投入充足。十堰三县区地域面积和人口和我们相差不大,党委、政府工作机构设置基本相同。从县级层面上看,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市县档案部门是独立设置,而我们是档案、方志、党史三合一,但对方档案局的编制人数与我们几乎相当,这就决定了他们有更多的人员和充足的精力投入全县的档案管理工作,而不是像我们只能疲于应付。从镇村来看,对方各镇都有2名专职档案管理员,村上也有基本固定的一名兼职管理员,而我县除少数机关有专职档案管理员外,大多部门和各镇村基本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人才队伍缺失,制约了事业发展。同时,从政府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上来看,我县近年来仅为档案工作预算了3万元的业务费,而十堰各县区的档案保护费是按每卷(件)3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的,仅此一项各县区档案局每年就有大约30万元的保护费,同时还有20万左右的数字化经费和10万左右的馆库运行工作经费,高额的投入确保了档案工作的有序运转。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上,我们与对方都享受的是中西部建馆计划政策,中央财政投入标准一样,区别是对方省市县三级投入力度比我们大许多,所以导致我们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面积一般在3000平米左右,而十堰最小的县档案馆建设面积都在5000平米左右。此外,从去年起,湖北省还把镇村档案馆建设纳入了投资计划,每建一个镇档案馆,省财政投入50万,市级还从扶贫资金中捆绑80万,不够部分有县镇自筹,郧阳区柳陂镇档案馆就是在这种政策支持下建成的,其总投资达180万,建筑面积达500平米,各项设施已超过我县档案馆。在考核和投入双重激励下,三县区各镇村都建立了专门的档案馆(室),彻底改善了馆藏条件。
3.科技支撑,彰显特色。实现存量信息化,增量电子化一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受基础设施和财政投入的制约,我县各级各部门档案室中存放十年以上的档案都很难进馆,更不用说实行数字化处理。而湖北省早在“十二五”期间就搭建了全省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处理平台,建立了档案内网,在网上可实现异地查档。我们参观考察的三个县区和所有镇村,档案都实现了数字化处理,既方便了查阅利用,也保证了档案安全,有效延长了纸质档案的寿命。尤其可贵的是,三县区在推进纸质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同时,在特色档案、实物档案、影像档案建设上还迈出了新步伐。龙王垭生漆博物馆,通过纸质文字、图片和实物向我们展示了生漆产业发展的历程;罗家坡村通过纸质文字、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向我们全方位介绍了该村作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发源地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农民龚太林自己收集的建筑构件、生产生活用品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竹溪当地民俗,罗开富个人足迹档案通过实物、照片和文字展示了郧阳当代地方名人成长的岁月,等等这一切不仅拓宽了传统意义上档案工作的范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档案资料,也通过这种形式有效解决了民间档案难以收集的难题,更为当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赋予了丰富文化内涵,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4.突出重点,培育市场。本次考察所到镇村精准扶贫档案均实现了规范化建档,从现场调阅的案卷上看,十堰各县区采取了突出重点,精简实用的建档原则。扶贫对象户档案仅收录了摸底调查表、审核公示资料、脱贫路径及享受政策告知书,新旧住房对比照、收入测算表和退出告知书等资料,一户只有七八页档案资料,非常简洁。而我们的户档虽然主体资料相近,但由于收录了大量过程性资料、结对帮扶照片和过程实录,以及每个环节的印证资料和表格,从而导致档案繁复,体量近乎是他们的十倍之多,自然加大了基层档案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从另一个侧面讲,我们的各级帮扶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填表造册拍照上,难脱形式主义嫌疑。由于县级档案馆接收范围涵盖每个独立法人单位,而这个数量少则四五百,多则过千,这也意味着县级档案管理部门业务指导范围非常宽泛,加之十堰市各县区对档案工作考核力度巨大,各级各部门对档案业务指导和整理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造成了专业人员与事业需求的严重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十堰各县区普遍的做法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为全社会提供档案管理服务,仅竹山县就培育了6家专业的档案整理服务公司,从而为全县各单位实施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考察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相较于邻居与同行们所取得的成就,我县乃至我市的档案工作的确显得落后。但造成事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打破事业发展的桎梏,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突围。对比十堰各县区的做法,要想推动我县乃至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核心是要解决一下三个问题:
1.顶层设计最关键,奋力公关求突破。任何事业要想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否则就摆不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现阶段,我们档案部门各级主官,尤其是省市两级必须拿出克难奋进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通过法制宣传、典型事例、说理教育等多种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全力以赴做好本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公关工作,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对档案事业的大力支持,建立起能有效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依靠目标激励推动事业进步;二是把握本轮党政机构改革的机遇,利用标准规范,确立档案机构的人员编制,扫除用人障碍,为事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争取制定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业务经费预算标准,解决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问题。这也是十堰市档案事业能够快速发展最为核心的秘诀。
2.主动作为谋出路,大胆创新做抓手。面对窘境,要想突围,必须奋力一搏。正如常言所说,有为才有位。就目前情况看,要引起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仅靠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很难取得让人惊喜的效果,必须跳出既有思维模式,打破常规,而竹溪龙王垭生气博物馆,竹山罗家坡“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历程档案展,郧阳区罗开富个人足迹档案展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路,对平利乃至安康来讲,如何让档案用鲜活的方式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促推旅游发展应该是一个方向。可考虑市县合理共建一到两个最抓眼球的点,来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反过来促进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公关工作。
3.强化服务打基础,市场运作为前提。从我县乃至我市情况看,因受人力资源制约,不用说全部单位档案管理都达到十堰的水平,即便是大多数实现这个目标都很难。要想为各级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精细化服务,只有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县级为数不多的专业人员从琐碎的业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筹划建设亮点,从事执法监督和检查。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