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18 10:47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条件,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必然要求。按照中、省有关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聚焦“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区分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坚持多种激励方式、多条增收渠道、促增收与降成本、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有机结合,以重点群体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共建共享,使全市人民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城镇就业规模逐步扩大,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左右。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上升,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2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实施重点群体激励计划
  紧盯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重点群体,实施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技能人才激励计划
  1.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和年薪制,探索股份制、期权制,促进高技能人才薪酬合理增长。鼓励企业建立并完善对技能人才的奖励办法,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推动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支持和鼓励市内职业院校、重点企业或能工巧匠创办“安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突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表彰和补贴。建立职业技能竞赛补贴奖励制度,对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给予适当奖励。(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等部门)
  2.健全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在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中向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倾斜。完善重点领域紧缺技能人才城市落户、子女教育、购房补贴等政策。对于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及服务升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带薪休假、技能提升培训、参与企业决策等方面予以制度保障。(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等部门)
  3.畅通职业资格认证渠道。统筹发展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的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全日制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并取得技师资格证书的,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适当放宽年龄、资历和比例等限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通过培训鉴定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者,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探索建立特级技师制度,对于特别优秀的高级技师可晋升为特级技师,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部门)
  4.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相互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定期组织参与全国性技能竞赛或岗位练兵,定期组织评选安康“技能大师”“金州工匠”。坚持就业与创业结合、扶技与扶志并重,充分激发劳动者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技能人才在各类评选表彰奖励中的比例,提高技师、高级技师人才津贴标准。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质品牌增值收益,推动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运用。(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等部门)
  (二)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
  5.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能力。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县区职教中心和农广校以及各类实训基地等机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农村创业人才培养。完善对从事涉农产业大学毕业生的补助政策。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办好涉农专业,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建专家团队,对职业农民实行结对挂钩、技术帮扶和入户指导。到2022年,全市创建省级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10个以上,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20个以上,全市持证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达到1.2万人。(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局等部门)
  6.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培育做强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推动设施蔬菜、食用菌、拐枣、木瓜等富硒产业提质扩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蚕桑等特色产业,突出育良种、建基地、壮龙头、塑品牌、提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共存”的发展格局。强化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力促三产融合发展。(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供销社等部门)
  7.拓宽转型职业农民经营增收渠道。深化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细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逐步建立制度完善、运转有序的农村产权登记体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入股参与、园区务工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以及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继承、有偿退出等权能,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稳妥推进平利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金融办、市供销社、人行安康中支等部门)
  8.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优化涉农资金支出结构,推动新增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倾斜。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农机购置、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险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住房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特点的信用、联保等贷款业务,探索建立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信用评价机制。鼓励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涉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安康银监分局、财险安康分公司等部门)
  (三)科研人员激励计划
  9.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全面落实《安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成果完成人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切实加大市本级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支持力度,充分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奖励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奖励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成果。开展专利资源调查与分析工作,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
  10.完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聘用的高端科研人员实行协议薪酬,构建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工资待遇水平。(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
  11.强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依法监管、绩效考评原则,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及时审批项目预算和拨付资金。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可开支劳务费,对于聘用科研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可参照当地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主要用于补偿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间接费用内部管理办法,结合一线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
  12.健全绩效评价奖励机制。鼓励有关单位完善内部科技成果转化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现金和股权、期权奖励,允许科研机构、高校按规定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奖励方案,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服务并取得合法报酬。允许适度兼职兼薪,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按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报酬。(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卫计局、市税务局等部门)
  (四)小微创业者激励计划
  13.降低创业成本。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推广“微信办照”,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登记业务全程电子化。清理规范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经验,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降成本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运营成本,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将厂房向小微企业出租或出售。(牵头部门,市职转办〔市编委办〕;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部门)
  14.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对成功创建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对有贷款意愿的、符合条件的新社区工厂,实施免担保、免抵押、纯信用的“新社区工厂贷”。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政府采购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市内中小微企业倾斜。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对创业失败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支持自由职业者的智力创造和高端服务,保护其合法收入。(牵头部门: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
  15.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地方特色馆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积极推行“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推动制造加工、商贸流通、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农业等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县有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镇有电商服务站的目标。(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等部门)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计划
  16.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管理相关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构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牵头部门:市国资委〔市工信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
  17.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完善市场准入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依法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和限制。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侵权行为。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受惠面。(牵头部门:市营商办〔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等部门)
  (六)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
  18.推进基层干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中省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严格落实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乡镇干部工作补贴,以及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效解决基层公务员薪资偏低问题。(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等部门)
  19.规范基层干部的改革性和奖励性补贴。根据中省规范改革性补贴的安排部署,规范改革性补贴项目和标准。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考核奖励重点向基层一线人员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等部门)
  20.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推进公务员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形成以货币福利为主、实物福利为补充的福利体系,实现阳光透明操作,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公务员带薪年休假制度。把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把基层公务员医保等政策落到实处。(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
  (七)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计划
  21.抓好产业扶贫济困。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引导有劳动能力者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贷款,采取信用贷款方式,不设抵押担保门槛,统一实行优惠利率;对有贷款意愿、有创业潜质、有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尽量满足其生产、创业等方面贷款需求。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采取直接帮扶、股份合作、资产收益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连接机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地方农特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扶贫。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休闲旅游产业,促进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扶贫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旅发委等部门)
  22.加快推进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扶贫支持力度,落实免费培训政策。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优先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各县区镇(办)社区、行政村全面建成标准化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安康扶贫空间的信息引领作用,架起贫困群众求职与企业用工的信息通道,带动全市更多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增收。实施实名制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管理和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新型经营组织等就近吸纳等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免费培训、创业孵化、合作对接和就业推荐,为困难群体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扶贫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等部门)
  23.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支持移民搬迁社区创办生产加工企业或车间,3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社区要配建标准化厂房和生产车间,积极引进发展毛绒玩具、电子元件、服装鞋帽、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吸纳就业5万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1万人以上,其中毛绒玩具产业400家,吸纳就业3万人,为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奠定坚实基础。(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扶贫局、市工信局等部门)
  24.完善专项救助制度。统筹衔接专项救助制度与低保救助制度,在重点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将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延伸,推进社保兜底脱贫。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人员,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完善专项救助措施,妥善解决因病返贫问题。统筹建立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三无”人员、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按规定纳入救助供养范围。(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扶贫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残联等部门)
  三、实施九大支撑行动
  (一)就业促进行动
  25.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部门)
  26.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促进内部外部、线上线下、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创新创业价值链有机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模式,大力促进灵活就业。(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局、市旅发委等部门)
  27.有效提升劳动力市场流动能力。加快推进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制度改革,消除制约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农村新型社区以及新兴产业带动效应,吸纳更多劳动力跨区域、跨行业就业。认真总结返乡创业经验做法,创造更多就地就业机会。完善财政、土地、医疗、社保等配套政策,促进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国土局等部门)
  28.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城镇常住人员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新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建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把就业服务延伸到村组和农户,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搭建公共就业创业移动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精准服务。(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
  (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9.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放宽准入限制,鼓励社会投资,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实训效能。支持职业院校与各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共建重点专业,实行专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
  30.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逐步建立“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开展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实施技师培训项目,加快急需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培育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等部门)
  31.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技能培育全覆盖为目标,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技能培训。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力度。大力推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教融合的紫阳修脚师技能培训模式,把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安置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总工会等部门)
  (三)托底保障行动
  32.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适时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按照低保分类施保政策增发一定比例补助金。完善多层次救助体系,积极发展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完善残疾人、困境儿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获得相应救助。(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
  33.扩大基本保障覆盖范围。按照中省统一部署,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纳入缴费基数统计口径范围,形成合理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避免对低收入群体的制度性挤出。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牵头部门:市人社局;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
  (四)生态富民行动
  34.深化区域经济协作。深化安康与天津、常州等地的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经贸往来、干部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培育毛绒玩具文创、电子配件、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不断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牵头部门: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脱贫办、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工信局、市旅发委、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等部门)
  35.实施贫困人口增收计划。深入实施“支部+X+贫困户”工程,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积极发展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就地就近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扶贫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招商局等部门)
  36.完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长江防护林、生态环境治理等各类生态项目工程补助资金,推动公益岗位招聘常态化,提高生态补助转移支付能力。逐步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牵头部门:市环保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扶贫局、市林业局等部门)
  37.力促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以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林下经济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支持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园区务工、产品销售等渠道带动群众实现增收。(牵头部门:市农业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工信局等部门)
  (五)重大项目支撑行动
  38.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带动。以重大工程带动和民生项目支撑为关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富民项目和民生实事。积极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聚焦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精心策划包装、加快实施一批优质项目,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带动、配套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政府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当地施工企业和劳动力,使群众在参与项目建设中增加收入、民生改善。(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市招商局、市商务局等部门)
  (六)新型城镇化推进行动
  39.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恒口省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认真落实《大力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推进人才人口引进工作。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鼓励支持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飞地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配建职工餐厅,将符合公租房保障政策的职工纳入保障范围,实行租赁补贴保障,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优先解决陕南移民搬迁、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入镇的人口以及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推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牵头部门: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
  (七)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行动
  40.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用好国家支持安康企业发行债券“直通车”激励政策,指导有条件企业实现债券融资。培育和指导实力强、有潜力、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交易,实现直接融资。加大证券公司对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业务和知识培训,推动企业在“新三板”和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牵头部门: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安康银监分局、人行安康中支等部门)
  41.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高新区金融服务聚集区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监管,改善金融服务,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规范民间融资服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牵头部门: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安康银监分局、人行安康中支、市公安局等部门)
  42.强化财产性收入法治保障。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认定、风险处置监管体系。优化保险合同条款,规范保险广告宣传和销售合作模式。在征地、拆迁、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依法保护公民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合理调节财产性收入,落实平衡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税负水平的税收政策,鼓励更多群体通过勤奋劳动和发挥才智获得更多收入。完善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征管机制。(牵头部门: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税务局、安康银监分局等部门)
  (八)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
  43.规范现金管理。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柜面业务流程控制,严格落实现金收付、资金汇划、账户资料变更、密码挂失与重置以及网上银行开通等柜面业务的授权、控制和监督制度。倡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居民电子支付意识。(牵头部门:安康银监分局;配合部门:人行安康中支、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等部门)
  44.堵塞非正规收入渠道。加强对财政资金、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日常管理和审计监督,严查行政许可和审批中的寻租行为,严禁坐支和截留非税收入。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违法行为。创新税收工作方式,落实税收调节收入的政策措施和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牵头部门:市审计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部门)
  (九)收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
  45.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监测方式方法,多渠道合法收集居民个人的收入和财产等相关信息,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市场在掌握人力资源市场动态和薪资水平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牵头部门: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配合部门:市统计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工商局等部门)
  46.完善收入分配统计与核算。完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体系,加快建立居民收入调查电子统计系统,逐步实现传统手工记账采集手段向电子化采集手段转变,不断提升调查数据质量。(牵头单位: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配合部门:市统计局等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全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统筹做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激励,带动全体居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统筹协调、联席会议、会商研判、定期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落到实处。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促进“两个收入”增长的具体政策措施,报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
  (三)加强舆论引导。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工作,大力宣传促进居民增收的创新举措,大力倡导勤劳致富的时代风尚,大力培树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
安康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7日

  公文PDF原件:安政发〔2018〕34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