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正文内容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08 17:26
|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安康市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3日
安康市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6〕97号)精神,推进我市消费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以“四个全面”和“五新”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循环发展和工业强市主线,抢抓“中国制造2025”、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等契机,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强试点示范和宣传引导,支持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创意设计能力、中高端制造能力、品牌运作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消费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覆盖面广、结构合理的消费品工业体系,成为引领安康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二、发展目标
牢牢把握中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以安康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促进富硒食品、纺织丝绸、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向深加工和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努力做大做强富硒食品、做精做优生物医药、巩固提升纺织丝绸、培育发展消费电子,不断提升消费品工业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确保安康消费品工业传统优势得到巩固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2017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左右,增速15%左右。其中:富硒食品产值达到390亿元,增长25%以上;纺织丝绸产值达到18亿元,增长12%以上;生物医药产值达62亿元以上。
2018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570亿元左右,增速15%左右。其中:富硒食品产值达到470亿元,增长25%以上;生物医药产值达66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纺织丝绸产值达到20亿元,增长12%以上。
2020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750亿元左右,增速15%左右。其中:富硒食品产值达到570亿元,增长20%以上;生物医药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纺织丝绸产值达到30亿元,增长12%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增品种行动。支持消费品企业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绿色、智能、健康消费品及传统特色食品、民族特色消费品,推进安康制造向安康创造转变。
1.实施领军企业打造培育计划。实施“511”工程,即:培育十亿级龙头企业5户,五亿级骨干企业10户,亿级小而精致企业100户。在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特色消费品行业,择优选择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的重点企业,市、县联动,加强包联帮扶,“一企一策”精准施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提升产品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密切关注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难题,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
2.实施消费品创意设计提升计划。以富硒食品、工艺美术、中药养生、纺织丝绸等行业为重点,以安康高新区秦巴众创空间、小川创意园区等为依托,创建1-2个示范性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创建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2至3个众创、众包、众设网络平台。加快培育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工业设计机构与制造企业对接活动,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积极参加省内外工业设计奖评比活动,举办安康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加快设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推广,提升我市消费品工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引领消费需求和时尚潮流,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实施安康特色消费品精品供应行动。充分依托安康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家规、道教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发展个性化、时尚化、文艺化、功能化、绿色化的精品消费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中高端服饰、家纺、箱包、化妆品、中医药大健康等精品消费品,发挥人才优势,继续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推动建立一批大师工作室。重点发展织绣染织、编织、雕刻、鸡血石、工艺家具、丝绸、陶器、漆器等特色工艺美术产业,不断加强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粮油、富硒水饮和富硒肉制品等富硒食品精深加工,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绞股蓝保健茶饮、白芨护肤品、拐枣功能饮品、葛根养生茶、鹿茸酒等一批中医药大健康食品药品。推进安康特色消费品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低端产品与中高端产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全省消费品工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4.实施产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按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要求,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消费品领域创新产品。同时,组织社会创新资源与企业对接,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据RDIM(研发与产品创新管理体系)中核心模块和知识,为成长型好、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公益性诊断,帮助企业拟定易于操作的相应解决方案并进行辅导跟踪,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梳理产品生产线,缩短产品周期,建立一整套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增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
(二)开展提品质行动。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
1.推动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培育对标示范企业,围绕中医药、富硒食品、纺织丝绸等安康消费品重点行业,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工艺装备、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与省内外先进标准对标,确定指标体系,发布对标公告,建立与先进水平接轨的生产质量体系。加强从原料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指导酒饮、富硒食品、医药制品生产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和制订,加快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消费品工业“安康标准”体系。
2.加快智能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生产,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生产效率。加快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系统)推广,实现生产、销售和产业链上下游等各环节集成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管理。鼓励企业应用产品性能监控和物联网智能终端技术,推进智能服务,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鼓励消费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开展关键原材料、核心工艺、产品共性质量等问题攻关,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在市级产业发展基金中给予支持。引入第三方质量机构,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抓好消费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申报和能力建设工作。
3.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弘扬工匠精神,引导消费品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推广ISO9000、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支持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ISO22000、HACCP、CMS等认证体系,推动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新版GMP要求,切实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可靠性,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在生物医药、日用消费品、食品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质量奖励制度,开展市县质量奖评选。
4.推进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质量追溯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在我市消费品相关行业实施,构建统一的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制度,完善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加强对重点产品全过程精准化检测服务,加大对计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指导食品药品等重点消费品行业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5.开展中药材和优质原料供应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中药材供需信息监测,有序引导中药材种植,提高原料保障能力。大力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医药企业整体或部分迁入市内,帮助企业承接产品和产品注册。对新获得国家新药、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以及医疗器械注册证且由我市企业拥有并生产的给予奖励。完善应急医药储备体系,优化储备结构,丰富储备方式,提升储备保障能力。支持粮油加工等企业在粮油产地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和产地初加工设备设施。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加强鲜活农产品、低温保鲜食品药品专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三)开展创品牌行动。大力开展“提质增效创品牌”活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十三五”期间,新增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50个、陕西省名牌产品30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推动安康产品向安康品牌转变。
1.提高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加强对试点企业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培育能力。支持品牌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重点引导和支持富硒茶叶、秦巴药材、安康魔芋、富硒矿泉水、汉江水产等安康优势消费品领域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产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或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开拓市场、加强宣传。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持续举办安康名优特产品系列推介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参加西洽会、茶博会、跨采会等市场拓展活动,扩大安康消费品影响力和美誉度。
2.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市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和安康特色品牌评定工作,规范品牌评价程序和标准,加大对中省市名牌产品的扶持奖励力度,组织开展安康工业产品十佳品牌评选活动,打造一批安康名优特产品。以富硒食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支持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培育、宣传活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增强品牌影响力。重点在服饰鞋帽、农特食品、道地中药材等安康优势消费品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平台品牌企业加强产业供应链整合。
3.完善品牌公共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设计创意中心和广告服务机构。建立品牌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品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施“全企触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互联网+安康制造”平台,筛选本地优质消费品品牌企业入驻,推动信息和交易平台向专业化和集成化创新发展。加强对安康消费品整体品牌形象宣传总体策划,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安康优秀品牌,扩大安康产品社会影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府推动、多方联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督导机制,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市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食药监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金融办、市新闻办等部门,负责全市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整体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全市“三品”专项行动日常工作。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分解,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的协调,着力强化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产业政策、品牌培育、质量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各县区、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社会组织在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全市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有序推进。
2.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省市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工业技改等专项基金的支持引导作用,采取股权投资、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信用担保、风险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适合我市消费品工业企业的金融产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支持消费品企业发展,推动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融资。落实中省有关加速中小微企业发展、降低实体经济负担的相关减税降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优先购买我市消费品工业企业产品。优先支持富硒食品、包装饮用水、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消费品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的用地需求和水、电、路、讯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茶业、魔芋、道地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提升消费品工业发展的原料保障水平。
3.加强人才建设。依托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加强食品、医药、纺织等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依托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快高层次人才、产业技术工人,尤其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引进、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消费品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为消费品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4.加强宣传推广。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大力宣贯中省市消费品“三品”战略及政策,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消费品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完善公共决策专家咨询体系。持续开展安康名优特产品走出去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鼓励企业在各级主流报刊、电视、网络、移动终端进行广告宣传,支持我市主流媒体对安康名优特消费品开展专题报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1.“511”工程内容表
2.对标示范工程内容表
3.品牌培育工程内容表
公文PDF:安政办发〔2017〕117号